在印刷作业中,若出血参数设置不妥,成品可能会出现边缘空白或者重要内容被裁剪掉的情况。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调整出血点,以保证印刷效果?下面,我将逐步为大家讲解。
什么是出血
在印刷环节,印制完成的稿件还需裁剪才能制成成品,但裁剪时难免会有误差。所以在设计时,我们会故意在成品尺寸的边缘多留出3毫米的空白,这样就能避免裁剪误差导致重要内容被切掉或留下空白边角。这种特意留出的空白区域被称为出血,在许多宣传册的设计中,这一技巧被广泛运用。
出血线作用
出血线是用来指出图片哪些区域需要裁剪的标记,也被称为裁切线。它所包围的边缘,在印刷品完成装订步骤之前,会被裁掉。以一本普通的杂志为例,在装订前那些超出出血线的多余部分,就是按照出血线裁剪出来的,这样的做法可以保证杂志最终成品的大小符合规范。
默认出血位尺寸
一般情况下,印刷品在出血边缘的标准宽度为3毫米。以210毫米乘以285毫米的成品尺寸为例,设计稿的尺寸应当设定为216毫米乘以291毫米,也就是说,每一边都需要额外加宽3毫米。对于海报等类似的设计,计算尺寸时必须依照这一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印刷后的效果与预期相符。
加与不加出血设计稿区别
若设计稿中加入了出血处理,那么画册的四周将各留出3毫米的出血区域,在印刷过程中,会依照裁切线进行裁剪。这样一来,即便裁切过程中出现误差,成品也不会出现白边,确保了外观的完整性。相反,如果没有设置出血的设计稿,就没有预留出血区域,印刷时直接按照画面边缘裁切,裁切误差很容易在成品上造成白边。街边的小传单上,因为出血设置没做好,所以边缘常常出现白色的空白。
印刷前检查要点
在印刷前要细致核对,确保页面上关键信息都已完整;同时,留意那些不应超出边界的元素,比如页眉、页脚的标志、页码和电话号码等,在设计时要避免它们离文档边缘太近。记得上次打印名片时,由于没有处理好出血问题,网址被裁去了一部分。
不同软件出血位设置
AI生成了一个新页面,其宽度为210毫米,高度为285毫米。页面的边缘留白,上下左右各为3毫米。设计稿件时,需参照红色边框所标注的尺寸,但超出黑色边框的部分在裁剪过程中会被移除。ID软件是一款专业的图文排版工具,其默认的边缘留白也是3毫米。创建新页面时,只需按照成品尺寸进行配置即可。黑色边框所标示的是成品的具体尺寸,红色边框则用来标注出血范围。在使用PS这款图像处理软件时,需要在新建页面边缘预留出3毫米的空白。具体操作是,将页面宽度调整为216毫米,高度调整为291毫米,接着启用标尺功能,在页面四周画出3毫米的缩进参考线。在CDR软件里,只需按Ctrl+J键,就能调整文档尺寸及出血区域。随后,在菜单栏点击“视图”,再点击“显示”,最后挑选“出血”选项。日常生活中,大家通常用哪个软件来设定出血位置?若觉得这个技巧不错,不妨点赞并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