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废弃了五年的老厂房,如今竟然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汇聚了48家文化创意企业!这样的转变,就发生在秦皇岛开发区黄山路12号,确实让人感到十分惊讶。
老厂房的前世今生
1984年,秦皇岛开发区迎来了邦迪这家外资企业的入驻,也因此成为了该地区首个外资企业的所在地。那一年,恰逢我国沿海城市开放政策的实施,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到了2012年,随着工厂规模的持续扩大,企业搬迁到了新的地点,留下了宽敞的旧厂房。直至2016年,该开发区打算把这块工业遗留地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区,并为它定名为“1984文化创意产业园”。
园区的规划愿景
河北大学负责规划的教师陈宝利表示,他们计划将此处发展成为我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同时努力使之成为河北省内创意与创客氛围最为浓郁的核心区域,力争与北京的798文化区相媲美。河北大学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了“1984”项目的创意设计和运营任务,经过一年的细致改造,这里现已充满了浓厚的文艺气息。若非那三座高耸的烟囱,人们几乎难以想象出它之前的样子。
园区的区域构成
该园区占地面积达33亩,建筑面积预估大约两万平方米。经过一番精心改造,园区内被划分为文化创意展览展示区、旅游文化衍生品交易中心、文化创意市集街区以及文化创意生活区等四大区域。整体布局井然有序,能够满足各类文化创意的需求,为不同企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首批进驻企业
撷秀园是首个入驻的场所,主要提供茶艺和台湾柴烧文化的体验活动。馆长李赞梅对这里的宁静环境情有独钟,她可以自由地布置空间,甚至将花鸟市场的体验馆整体迁移至此。与之毗邻的落花山庄,则是一家咖啡艺术体验馆,其咖啡卡座由电缆沟改造而成,既私密又洋溢着浪漫情调。麻帆远馆长对园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察觉到此处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深信所作决策不会出错。
特色企业风采
深深摄影工作室是由两位归国的加拿大女大学生共同创立的,她们在北京众多文化创意园区中漫步,对那里的文化氛围情有独钟,她们期望“1984”能像北京的798一样,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标志性场所。若你想投身于运动,不妨考虑去兔纸设计看看;若你对足球文化充满好奇,面聚轰趴或许是个不错的去处;若你渴望畅饮,有无双精酿的自酿啤酒和艾隆堡酒庄的红酒任你挑选,选择范围相当广泛。
园区的未来展望
企业种类繁多,涵盖了文化创意设计、动漫影视制作等行业。该产业园区不仅将作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基地,还将成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核心。此外,它还承担着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疏解的任务,未来有望成为秦皇岛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和旅游目的地。
大家对“1984文化创意产业园”能否达成预定目标,是否能够成功打造成为一个有力的文化象征有何看法?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内容吸引人,不妨点个赞并转发一下!